时间2023年11月27日
嘉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莫鹏、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孔繁昌、宝安区副区长朱云、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黄鸣
2023年11月27日(星期一)16:3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莫鹏、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孔繁昌、宝安区副区长朱云、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黄鸣出席发布会,介绍深圳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筠主持发布会。
吴筠(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深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有关情况,并且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先生;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莫鹏先生;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孔繁昌先生;
宝安区政府副区长朱云先生;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黄鸣先生。
首先,我们有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先生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有关情况。
余锡权: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深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工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支柱和脊梁。2022年,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工业软件、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实现新突破,首台国产ecmo等一批高端新品陆续获批,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拥有工业上市企业278家、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数量全国第一,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2022年,深圳首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全国城市“双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9月22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11月16日,广东省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大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有关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明确提出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大定位、两阶段目标、五大重点任务。
一大定位,就是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两阶段目标,以2025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提出了工作目标:到2025年,打造形成4个万亿元级、4个五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一是制造能力明显提高。主要工业产品及配套服务的制造和供给能力全球领先,工业增加值达1.4万亿元,占gdp比重保持在1/3以上。工业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超过20%。二是创造能力显著增强。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3%,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成为全球制造业新创意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输出地。三是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各类生产要素高度集聚、高效配置,工业厂房面积在现有基础上新增约1/4。四是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成为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体系的重要枢纽节点。五是生态系统加速完善。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融合发展、紧密协同的良好生态。第二个阶段,到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五大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一是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和发展服务型制造,做强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等优势产业,补齐新材料、工业母机等基础产业短板、改造升级服装、眼镜等传统产业,谋划布局合成生物、空天技术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极速宽带先锋城市,推动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绿色化,引导制造业企业拓展服务环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二是建设赋能提效的产业发展平台。聚焦建设新型工业园区、构建“虚拟园区”、完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交易服务平台等四个重点,加快建设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和工业上楼项目,打造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实施重大技术攻关,支持五个重大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发挥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是招引培育带动能力强劲的重大项目。聚焦稳链补链强链需求,大力招引重点企业和项目。积极推动本市企业扩大在深投资,分档分类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力度。优化项目审批和服务机制,加大要素资源对重大项目的应保尽保,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四是打造梯次接续协同发展的企业群。着眼于培育不同梯次规模企业和各类企业协同发展的企业生态,加快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群。支持中小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支持企业打造“深圳品牌”、争创“中国精品”,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五是营造要素集聚服务高效的良好环境。强化土地、人才、财政、金融、数据等要素供给。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推动制造业开放合作。推介“美好生活,深圳制造”的城市形象,提升深圳制造知名度。提高服务企业精准性,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更多的企业扎根深圳这片良田沃土。
围绕五大任务,我们还重点部署了20项中长期、74项未来三年工作安排和35项年度工作清单,明确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制,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七次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强大的制造能力、创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谢谢!
吴筠:谢谢工信局余锡权局长的详细介绍,我们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朋友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我是证券时报记者,请问余锡权局长,近期广东省在召开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大会上提出了“技改10条”,请问深圳是否有相关政策出台计划?
余锡权: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是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我市即将推出修订版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措施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为目的,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四大主攻方向不断发力,向上突破,促进产能整合与优化提升,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这里重点介绍几条诚意满满、干货满满的支持政策。一是新政策树立技术改造新理念。适应产业技术发展新形势,结合不同产业、不同阶段企业开展技改的特点,在政策中设立了普通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绿色化改造、“两业”融合示范发展等多个项目类别,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实际情况选择申报,进一步扩大政策的覆盖面。二是新增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政策,对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亿元的资助,鼓励企业在深增资扩产、提质发展。三是加大对软件等投入的支持。考虑到目前企业智能化改造中的软性投入不断增加,新政策将智能化改造项目中软件、检测、智能化集成、研发外包服务等费用的支持占比提升到30%,软硬结合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四是推出技改融资支持组合拳。提供“银行贷款 融资租赁 政府补贴 风险补偿 基金支持”的融资支持,特别是鼓励银行机构推出“技改贷”“数字贷”“绿色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提供优惠利率,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同时强化银行信贷产品和贷款租赁贴息政策联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贴息支持。五是鼓励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工业企业在现有用地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按照促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规定,对需要移交的新增建筑,企业可优先选择自行持有,按不得转让条件市场地价的两倍计收地价。这条政策对现行产业提容政策进行了一定突破,在产业空间上对企业开展技改给予大力支持。
企业是技术改造的主体,我们希望新技改政策的推出能更加激发企业技改投资意愿,共同促进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谢谢!
记者:我是南方财经的记者,想请问孔繁昌副局长,围绕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个总目标,深圳在产业空间要素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以及创新举措?
孔繁昌: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深圳立足存量发展阶段,坚持横并纵叠、深挖广拓,努力做到地尽其用、地尽其利,为全市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空间支撑。具体做法和举措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家赋予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我市在编制新一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深圳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市一级新兴产业片区,引导形成定位清晰、链条完整、资源集聚的全域创新空间格局,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建设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第二,统筹布局先进制造业空间和科技创新空间,系统优化全市产业空间格局
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我局会同各区编制《深圳市战新与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暨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保障指引》,并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主要内容:一是系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化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布局,划定约333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统筹20大科技创新园区布局,划定约191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围绕功能结构优化、配套设施完善、生态协调发展、基础支撑强化和存量开发实施等方面制定产业园区规划指引。二是深化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保障指引。识别可释放工业用地潜力范围,确定工业用地供给“基本盘”;制定了释放的“时间表”,按照启动区(2022-2023年)、拓展区(2024-2025年)、储备区(2025年后)梯次释放;绘制了释放的“路线图”,引导各区通过在库储备供应、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产业项目提容等路径实施;落实了释放的“责任状”,推动多方参与实施。三是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加强市区统筹联动,完善规划传导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搭建规划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政策保障体系。
第三,不断强化空间要素保障能力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产业用地供应,坚持产业用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上楼”。2021年供应3.07平方公里,实施率179%;2022年供应4.68平方公里,实施率185%;2023年截至11月24日,已供应4.95平方公里,实施率165%,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3平方公里产业供应计划,保障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为我市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保障。
谢谢!
记者:新华社提问,请问市发改委莫鹏副主任,在降低制造业成本、促进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发展信心方面,深圳有什么政策措施?
莫鹏:谢谢您的提问。降成本是企业当前最强烈的呼声,为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负担,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信心,温暖企业“心坎”。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正在谋划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围绕用房、用地、用工、融资、用能、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针对性提出一批务实管用举措。例如,用地用房方面,我们将加快落实“工业上楼”各项工作部署,量身定制“工业上楼”设计指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符合条件的轻量化制造、定制化小批量生产、柔性化研发设计等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产业空间;加强工业厂房租赁市场监管,全面推广工业用房租赁合同网上签约制度,鼓励物业方与承租方签订长期租约,严厉打击擅自提高公摊面积比例、虚增用水用电量、提高水电价格、加收其他费用等行为。用工成本方面,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也将加快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鼓励新建产业园区配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利用闲置低效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用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我们还将为重点用工制造业企业“一对一”配备就业服务专员,举办定制化公益专场招聘、校企对接和直播带岗活动,强化用工服务保障。融资成本方面,将继续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债融资,引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用好“信易贷”、深圳信用服务等平台,进一步归集整合市场监管、金融、税务、海关、公用事业等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无抵押中小微企业进行全景画像,联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配套担保增信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用能成本方面,按照“应改尽改”原则加快完成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工作,已完成改造的工业园区确保供电设施全部投入运营,消除“中间层”不合理加价行为;推广使用产业园区用户侧储能,鼓励有条件的工商业园区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接入虚拟电厂,实现错峰用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在用地规划等审批许可环节加大支持力度。仓储物流成本方面,将积极鼓励航空公司新开通或加密本市产业及企业“出海”急需的战略性国际货运航线,推广离港空运服务、国际中转集拼等业务模式,鼓励重点产业链企业和项目周边的低效物流仓储扩建、改建、重建为高标准物流仓库。企业服务方面,简化各类惠企政策申请流程和资料,推动更多政策实现“免申即享”;用足用好干部助企行机制和“深i企”平台,常态化协调解决企业诉求。我们希望通过打出一套务实管用的降成本“组合拳”,多维度、全方位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切实惠及广大企业和经营主体。
谢谢!
记者:深圳卫视提问,我们了解到宝安连续五年围绕制造业发布一号文,并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制造业强区,请问朱云副区长宝安区是如何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朱云:感谢您的提问。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宝安一直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目前,宝安拥有商事主体91.5万家,大约占全市1/4;我们的制造业企业5.45万家,占了全市1/3还多;我们的规上工业企业5101家,占全市37%。我们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61家,连续六年居全国县区级第一;到目前为止,宝安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15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511家。自2021年以来,宝安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接连跨越8千亿、9千亿大关,2022年达9518亿元。特别是今年前三季度,宝安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955亿元,排名全市前列。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产业空间。两年来,宝安区全力推进产业空间拓展。2022年供应产业用地50公顷,创全市各区之最、宝安历年之最。今年我们继续推进产业遴选,计划出让产业用地项目18宗45公顷。同时,我们强力推进产业园区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宝安区老旧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大力推进第一批9个“工业上楼”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534万平方米。
二是抓产业政策。宝安连续5年以“一号文”推动制造业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今年创新推出“1 3 n”产业政策体系,分类出台链主、龙头、骨干、成长、新秀、新锐等六类企业支持政策,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累计拨付惠企资金超过30亿元。同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推出产业链的链长制,每名区领导都“挂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产业链链长,全方位推动宝安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区 6 个产业集群的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市第一,3 个全市第二,4个全市第三,我们有4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有4个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
三是抓企业服务。我们制定了“三个一”的企业服务体系,32名区领导、559名处级干部,加起来一共是591名干部,作为企业的“联络员、服务员”,分片包干挂点11555家“四上”与国高企业,第一时间解决企业诉求。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4.96万家次,办结企业诉求4737件,办结率达到98.2%。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宝安区与深圳证监局合作成立了深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京证券交易所深圳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包括发展规划、公司改制、市值评估、上市辅导等上市全生命周期服务。宝安区现有上市企业75家,预计到2025年突破100家。此外,我们今年还通过金融超市、金融驿站、银企对接会等平台活动,服务企业近7000家,促成融资业务2269笔,融资金额达到287亿元;另外为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我们从今年5月份开始把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固定下来,对区内的重点企业开展供需对接会,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了26场,590家企业参加,成功撮合了60家企业,撮合成功的订单金额达到22亿元。
正是得益于宝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在2022年全国百强区评比中,宝安荣获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位、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三位、工业百强区第四位、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五位,宝安正在蝶变成为湾区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新活力的发展沃土。面向未来,我们将以“再造一个新宝安”的干劲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新型工业化赋能现代产业体系,为全市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深圳高质量发展贡献宝安力量。谢谢!
记者:广东台记者提问,请问黄鸣副主任,我们知道当前深圳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请问深汕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具体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黄鸣:感谢您的提问。作为深圳市重点打造的制造业新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锚定“打造深圳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驱动器”目标任务,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导支撑,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等三大产业为辅助配套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
“一主”产业方面,龙头项目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2000亿元,其中一期核心零部件项目已经成功投产、二期项目已于近期取得了国家发改委整车生产资质批复,年底即将投产。“三辅”产业方面,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合作区新引进一家百亿级重大新型储能项目,推动储能产业集聚发展。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合作区规划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目前已正式得到批复和授牌,园区总体规划面积近10平方公里,首期建设1.14平方公里,新引进一家百亿级新材料项目,并对接招商11家企业,本着绿色智慧、安全规范、配套齐全的原则,正着手打造深圳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国内电子化学品园区标杆基地,加快破解半导体材料“卡脖子”问题。在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领域,合作区在鲘门高铁站片区规划了2.46平方公里打造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引进鑫美、华睿丰盛、显控等一批机器人企业和深汕湾科技园、深汕锐博特创新产业园等4个平台项目。
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合作区在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制造业项目落地方面的突出优势。
合作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充足的产业空间。一是土地开发潜力大,合作区总面积460.41平方公里,接近深圳市区总面积的1/4,可开发的25度坡以下用地约245平方公里,为发展新产业、承接大项目提供坚实支撑。二是产业用地面积大,在目前已规划的58.12平方公里的城镇开发边界中,合作区全域规划产业用地达20平方公里,可供应产业用地8.8平方公里,能够持续提供“平方公里级”连片产业用地。三是产业用房规模大,合作区正加快建设蛟湖产业园、新田坑等9个“工业上楼”项目,在建优质产业用房约74万平方米,配套约26.6万平方米,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实现“拎包入住”。
另一方面,合作区拥有相对优越的交通条件。合作区以“一站一港”为主枢纽,着力构建“四港五站”“五铁五高”“五横六纵”的综合交通体系。其中,小漠国际物流港作为深圳港未来“一体三翼”中的“东翼”港区,建有粤东地区泊位等级最高的多用途公共码头,定位为深圳港东翼发展核心港、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港、华南外贸汽车滚装枢纽港。目前,小漠港已开通波斯湾、东南亚、地中海等外贸航线,自今年初开港以来汽车滚装出口量突破1.8万辆,占深圳市汽车出口总量30%以上,货物吞吐量累计突破100万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这里也特别向大家报告,全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合作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理顺合作区由省指导、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的管理机制,破除合作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接下来,合作区会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能级,努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作出示范。
谢谢!
吴筠:谢谢深汕特别合作区黄鸣副主任对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深圳重要的制造业新城的介绍,他提到的《深汕条例》之前也专门在发布会上作了介绍,也感谢广东台记者的提问。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
深圳是工业大市、制造强市,一直以来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特别是始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的提升能级,不断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这是深圳葆有经济实力的所由和所在。近年来,深圳在产业方面面向未来布局了“20 8”产业集群,企业方面链接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多层次协同的企业群,用制度创新,比如“工业上楼”来优化提升要素资源配置的效能。同时,企业服务工作方面倾心倾力,我们知道的“深i企”、民意速办平台、“助企行”、“我为企业找市场”等组合式、全方位开展,努力让产业、企业生态系统更好更具生长性,更有动力活力。当前,深圳正在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担当起经济大市工业大市挑大梁、先行示范区当尖兵的使命任务。今天的发布可以看出深圳的决心、诚意和力度。希望大家解读好、推广好,让这些政策措施遍及到广大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各个方面的经营主体,紧扣产业、企业的发展和服务,共情聚力,助力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展现深圳的作为、贡献深圳的力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发布会图文实录将在深圳发布和深圳政府在线等官方平台发布,同时,在读特、壹深圳、i深圳等媒体平台上也会有发布以及视频的回放。感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