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缩小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壮大后发地区的经济实力,广东正在通过跨区域的产业合作,从对口帮扶走向双向奔赴:清远和广州共同打造的广清产业园,去年园区工业总产值接近200亿元;粤东粤西粤北的地市、县市区纷纷前往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反向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驶上发展快车道,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5%。
你“来”我“往”中,“飞地经济”成为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力抓手,增强了各地特别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发展风貌。受访者供图
产业共建增强“造血”能力
广清产业园内的欧派家居生产基地,11栋建筑一字排开,生产车间内无人叉车来回穿梭,各种木料板材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不断上线下线。
欧派家居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为何落户清远?
“一方面欧派之前在广州的生产车间分散在多个地方,成本较高;另外,广清产业园的地理位置和营商环境都非常好,我们反馈的需求,园区总能快速响应。”清远欧派集成家居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钟菠直言。
钟菠所言非虚,广清产业园由广州、清远两市合作共建,广州开发区主导开发,园区对标广州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已突破800亿元。
广清产业园风貌。
区域协调发展的征程上,浙江的“山海协作”、江苏的“南北结对”、安徽的“南北合作”和我省的对口帮扶协作,不断与时俱进、迭代升级。
合作模式创新为园区发展持续赋能,带来改变的不仅是广清产业园,地处粤北山区的广梅产业园,同样是活力绽放。
今年4月,广梅产业园内的梅州圣戈班(二期)项目投产,新增投资1.6亿元,预计可新增年产值5亿元。
在广梅产业园,生产车间内机械臂正在运作。
一期项目的顺利落成投产,让梅州圣戈班总经理刘杨对广梅产业园的发展信心倍增:“我们对梅州圣戈班的长远发展充满信心!”三年后的再度扩产,也就顺理成章了。
广清产业园和广梅产业园是广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缩影。
近年来,广东不断优化产业协作方式,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省产业园区累计承接珠三角地市企业项目约5100家、计划投资额超过1.3万亿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认为,广东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既能推动珠三角“轻装上阵”,也能大力扶持粤东粤西粤北“焕发新生”,现已取得了区域协调发展向高质量迈进的初步成效。
鸟瞰广梅产业园。
特别合作探路“特区带老区”
这个夏天,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内捷报频传:6月初,连通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小漠国际物流港与周边高端制造业的通港大道通车;7月初,2024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上,19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超百亿元;眼下,比亚迪在全国唯一实现厂港联动的厂区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已经实现单班达产,每天生产汽车750辆……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受访者供图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飞地经济中一个特别的存在。
这是全国首个由飞出地全面主导的飞地,深圳市完全把合作区作为深圳的一个功能区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和产业布局,使合作区在城市规划、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
“广东省授权深圳市全面主导深汕经济社会事务,较好地解决了深汕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为做大做强飞地经济夯实了制度基础。”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曲波告诉记者。
清晰的定位和管理模式,让深汕特别合作区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向前。目前,全区已引进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近1000亿元,预计总产值超3000亿元。
小漠国际物流港。受访者供图
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城乡面貌也是日新月异。
一系列深圳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合作区落地,发达的产业和优质的配套,让深汕特别合作区从早期实际管理人口不足6万的人口流出地,转变为实际管理人口超14万的产业新城。
深汕特别合作区。受访者供图
“区域合作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出成效很难。关键一点,要有好的机制保障。”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工业处高级经济师、智库专家凌启飞说。
同样是从机制破题入手,对标深汕模式,位于江苏省盱眙县的宁淮特别合作区,也在寻求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相结合的新路径。
合肥、淮南共建的合淮合作区则探索利益共享、成本共担的新模式,实现了园区发展的新突破。
“合作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制度创新是关键,合作共赢是终点。”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燕雨林表示,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进入成熟期之后,汕尾如何嵌入到深汕产业链,双方如何进一步厘清利益分配、产业共赢机制,也是未来发展应有之义。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受访者供图
双向奔赴助推双向发展
“创新岛联动汕尾为我们在当地产业化提供一揽子服务,这个平台对科创企业成长帮助太大了!”
在位于深圳南山区金融科技大厦内的汕尾创新岛(深圳),深圳欧名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顺诚对这里的服务连声称赞。
在180公里外的汕尾,经汕尾创新岛(深圳)孵化,欧名朗新研发的防水新材料生产基地已落户。
该公司在汕尾高新区租下厂房,目前正在安装生产设备,预计9月投产,第一年产值将达4000万元。
汕尾创新岛(深圳)。受访者供图
一年来,粤东粤西粤北的12个地市和一些县市区纷纷向珠三角城市抛出“绣球”,布局建设反向飞地。
飞地建起来,要运营好并发挥大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机制和创新做法。
浙江、江苏、安徽等一些地市运营科创飞地的一个共识是:发挥好市场作用,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
这也是汕尾创新岛(深圳)等我省一些飞地的实践。
汕尾创新岛(深圳)成立伊始就聘请第三方机构——深圳市广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汕尾创新岛(深圳)运营负责人彭肖恩介绍:“汕尾创新岛(深圳)就是一个超级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汕尾创新岛(深圳)。受访者供图
权责分担、利益分配等是飞地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方面,广东的一些科创飞地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飞地的工业产值由双方各计一半,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龙川。企业还可同等享受宝安、龙川两地产业和人才政策。”
位于深圳宝安区福海街道大洋工业区的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内,飞地运营方龙川县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雪贵介绍说。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受访者供图
从正向产业飞地的积厚成势,到反向飞地的方兴未艾,从“让我合作”到“我要合作”,飞地经济一路发展,开始双向奔赴。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广东和长三角,“双向奔赴、双方联手、双优叠加、双双发展”的“飞地经济”模式,正推动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区域协调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曹贤忠建议,广东和长三角省份可相互学习借鉴,特别是在飞地“市场化运作”“人才互认”“利益共享”等方面加大创新,让人才、科创等要素更加畅顺地流动,持续为后发地区发展提供创新动能。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